德奧出差隨筆Day5
        今天從Leoben搭計程車到Linz大約2~3小時左右的車程,沿途高山綿綿遠處山頂偶有積雪,讓人不禁想起加拿大的壯闊山景。坐著賓士的計程車果然舒適,欣賞著沿途美景意識也跟著昏昏沉沉了起來,分不清是在夢裡還是現實世界之中。林茨(Linz)位於奧地利東北部,人口約20萬,是上奧地利州的首府。同時林茨也是多瑙河上游重要的河港與經濟中心、奧地利最重要的重工業城市,奧地利最大的鋼鐵公司和化工公司都位於此。林茨最初是在西元1世紀由羅馬人建立,在此處建築要塞碉堡以掌控交通,以及抵抗來自外來民族的入侵。由於多瑙河在此轉個大彎然後繼續往維也納流去,因此羅馬人稱此地為Lentia(河灣之意),也是Linz名稱的由來。
~YS~2016.12.01

《遇見馮迪索》
一大早來迎接的司機很親切的幫我們把行李上後車箱,看著這位身體強壯的大叔開著賓士計程車似乎特別眼熟,忽然想起電影玩命關頭中的主角馮迪索極為神似。
 01
 
《Steigenberger Hotel》
大約上午十點多就抵達LINZ的這家飯店,看來Linz的天氣陰陰的並非好天氣。
 02
 
《飯店大廳》
    在大廳辦理入住手續,一旁的旋轉迴梯是通往二樓的餐廳及咖啡酒吧,而我們的房間則必須複雜的搭乘電梯後通過迴廊才能抵達,整棟建築感覺飯店的經營僅佔一半,另一半似乎呈現無人使用的廢棄狀態,整個旅館動線設計似乎不佳,因而使我們隔天離開時因一大群觀光客排隊等一台電梯等候時間太久,後來改從旁邊樓梯間走...只是提行李走樓梯真是重吶!
03 
 
《室內床鋪》
室內鋪陳簡單樸素,牆上掛著好像是歐洲影星的黑白照片,另一邊也是一幅大大的影星肖像,男生長得還蠻帥的倒是不曉得是哪位演員就是了。
04 
 
《窗外一景》
窗外可直接看見多瑙河,然而天氣不佳使這條藍色多瑙河的魅力大大減弱不少。
 05
 
《堤岸小港》
走上飯店附近的堤岸,這邊有許多運輸用的小港,工廠製造的產品可以透過瑪瑙河運輸出去。
 06
 
《冰冷世界》
走在多瑙河畔只有一個冰冷徹骨可以形容,加上河邊風勢很大,體感溫度更是急遽下降。
07 
 
《頂風而行》
冷風不斷的吹襲而來,即使圍著圍巾戴著頭帽臉頰及雙手仍然感到冰凍,這就是我和多瑙河初相遇的清況,或許夏季來會比較合適吧!
 08
 
《河邊藝術品》
    撇開寒冷的天氣不說多瑙河畔大量種植綠色草皮,草皮一旁生長著大量落葉樹,並且分佈不少藝術作品來點綴著河畔風光,或許夏天可以躺在樹蔭下吹著微微的涼風應該很愜意,看著遠處的運砂船緩緩地朝下游行駛。
 09
 
《車禍現場》
    如果說石器時代就有汽車出現的話,那麼當年若發生交通事故大就是像這個樣子!這台石頭車雕刻得真是精細,這裡是林茲Lentos藝術美術館,館內會定期展覽一些藝術作品的活動。
10 
 
《觀光船》
    或許現在是旅遊淡季,岸邊的觀光船都靠岸休息,看似暫停營業中。後面那棟玻璃建築是電子藝術中心,該所策劃之展覽,長期以來皆關注於「人類」與「人類所生存的環境」兩大主題上,並且透過各種方式表達對現在、對未來的各種質疑與想像。
 11
 
《廣告看板》
奧地利的廣告看板搭色很鮮豔,也很隨興。一個看板貼個兩三張重複的廣告也不以為意,與日本整整齊齊的風格完全相反。
 12
 
《迴廊》
不愧是藝術之都,連一般街道的迴廊也可以這麼有典雅氣息,一旁的塗鴉及拔除吊燈後殘留的電線,似乎又此處帶有點頹廢之感。
 13
 
《Hauptplatz》
來到Linz最有名的大廣場,這邊車水馬龍交通熱鬧,也有輕軌路線通過。
 14
 
《道岔修整作業》
白天營運時間剛好遇到輕軌軌道維護人員作業,他們就這樣把車停在馬路中央,然後開始維修工作。
 15
 
《交通維護管理》
    整個作業3個人,在路口放置施工路牌和三角錐就開始施工,當輕軌車輛要通行時車輛會先在作業區前方停下,等候工作人員指示才通過,車輛通過後工作人員再繼續剛剛的作業。完全不用擔心會被撞還是其他安全問題。
 16
 
《道岔研磨》
架好發電機就這樣大白天在馬路上作業起來,不曉得歐洲輕軌有沒有像日本夜間作業時間帶的排程。
 17
 
《廣場輕軌線全景》
可以看出維修人員在前方擺設的交通錐及三角警示牌是要給輕軌列車看的!
 18
 
《橋面通行的輕軌列車》
這座跨越多瑙河的橋面是鋼骨結構,列車從旁經過都可以很明顯感受到震動。路燈架設於橋中央,可以順便當作輕軌列車的架空線支架,可以說是一兼數得。
 19
 
《廣場前車站》
    這邊輕軌的車輛塗裝都蠻新潮的感覺,7節車廂算是蠻長的,但因行駛於鬧區街道之中所以車身寬度稍窄,大部分空間都設計讓乘客用站的概念,此處輕軌的設計僅是替代步行者作為代步工具而已。車站的規劃也很簡易,島式月台的形式中央通行輕軌車輛,兩旁通行一般車輛,地面鋪設石頭磚使道路更加耐用。
20 
 
《車站站牌》
在站牌上會顯示進站的車次號碼,還有抵達剩餘時間,台灣有些公車站也有如此設計。
21 
 
《Dreifaltigkeitssäule》
    車站後方那座高約20M左右的塔柱就是三位一體雕像Dreifaltigkeitssäule,是來此觀光客必照相的焦點,其實它是黑死病的紀念柱。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的鼠疫,是一種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因鼠體上的跳蚤傳入人體而引起,約在1340年代散佈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中世紀歐洲爆發黑死病死了1/4的人口。
22 
 
《鋪設於街道中央的軌道》
    離開中央廣場軌道隨即進入逛街鬧區之中,行人通道很寬敞,相對的汽車通道便與輕軌形成共用的C型路權型態。時間也近中午,隨意在附近找家麥當勞果腹,外面寒冷擠到溫暖店裡的人潮還不少,在歐洲吃麥當勞約4.5歐元算是經濟划算的選擇了,而且風味也跟台灣差不多。
 23
 
《售票機》
    觀光客來此可以操作這台機器購買搭乘輕軌票卷,還有重複再提醒一下歐洲乘車採良心搭乘是不驗票的,車一來、門一開就可以上車了,但會有隨機驗票員巡查,查到不正搭乘可是會罰上好幾倍的錢。
 24
 
《輕軌票種》
    研究了一下觸控畫面發現有英文版可以選擇,在票種部份有綠色的24小時卷(4.4歐)可以搭整條路線往返一趟,紅色長程卷(2.2歐)搭乘超過4個車站就算長程,藍色短程卷(1.1歐)搭乘在4站以內的算短程,青色去回卷似乎同綠色24h卷,粉紅色一周卷,橘色月票等。算一算我們離Linz中央火車站剛好4站就到,所以只要付1.1歐購買短程卷即可。
25 
 
《車站資訊看板》
    怎麼知道我們剩四站呢?這時就要去比對旁邊有設立的車站資訊看板,上面有寫哪一號車跑那些站點,大約幾點幾分會到。只要上網查一下或是先有筆記林茲中央火車站的德文名稱,比對一下不難找出自己想要的資訊。
 26
 
《輕軌車票》
選好票種投入錢幣,這樣一張車票就出現了,上面有紀載搭乘車站站名、購票日期時間、付款金額...等,若遇到被查票時這張可是很重要的喔!
27 
 
《道路規劃》
這邊可以看出行人的空間保留非常的大,轎車則與輕軌車輛走行於同一路線上,另外還可發現這樣的馬路上並沒有畫地面標線,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車道的概念。
28 
 
《車輛室內儀裝》
    利用搭乘的乘客很多,車上的座位僅有兩邊靠窗各一排而已,大部分都是要站著,不過以4站的搭乘時間也不會太久,列車時速約30~40公里大約10~15分鐘就抵達,站一下應該還好。車廂內有配置顯示器有廣告或者相關停靠站資訊等,讓乘客可以消磨一點時間觀賞。
29 
 
《專用月台》
列車進入中央車站地下後隨即變成A型專用路權,也就是像捷運一般在軌道上只有電車可以行駛的空間。
 30
 
《Linz的月台風景》
到車站不免想跑到月台上看看列車,來歐洲進月台沒有管制真是鐵道迷的福利呀!
 31
 
《QBB城際列車》
 32
 
《手動門》
這邊的車廂似乎要靠自己按開門按鈕進出。
33 
 
《Linz車站》
    車站1樓其實沒什麼,購票須到地下1樓販賣機購買,另外若想搭乘Westbahn去維也納的話,可以到樓下香菸店(TABAKO)拿免費時刻表甚至訂票,另外亦可以從網站訂票,再不然也可以直接上Westbahn列車再找車長買票,這班列車其實自己想搭搭看,只不過因行程已經安排好搭QBB的車而作罷。
34 
 
《電力巴士》
    一般觀念裡電車才有集電弓,巴士是吃柴油的,這觀念或許該被打破,巴士也是會有集電弓的而且還不小。一路走來自己有多少觀念被固化?自己有多少思考被封閉?當走出去旅行的過程,很自然就會去反省自己過去的堅持或認知是否正確。
35 
 
《德國紐結麵包》
    在奧地利深受德國文化的影響,逛遍聖誕市集這種紐結麵包幾乎是必擺的攤位。據說很久以前,在聖誕節來臨前,有一個在修道院工作的麵包師傅為了鼓勵小朋友禱告,就以神父祈禱的模樣為靈感,做出了紐結麵包,只要進教堂禱告的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個,當作獎勵和祝福,並掛在聖誕樹上。直到現在,每年到了聖誕節,德國家家戶戶的聖誕樹上都掛滿紐結麵包!實際買一個吃分量還不小,幾乎可以當一餐的份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冷的關係,感覺麵包的口感結實,不知是否買到原味的關係並無特別味道。
36 
 
《路權轉換帶》
輕軌列車從此處由C型路權轉成A行專用路權,接著進入林茲中央車站下面,入口有貼禁止進入告示牌告知行人和車輛禁止通行。
37 
 
《天網》
    整條街道鬧區布滿了電車架空線,雖然對都市景觀的破壞性為人所詬病,但它可提供給電車源源不絕的電源,由於空間過於狹窄交通號誌也一併懸掛其上,如此地面建築空間就可以空出來讓車輛行人通行,也算是一大優點吧!
 38
 
《路口穿越》
輕軌列車跟一般巴士一樣過馬路還是要看紅綠燈的,路口為避免一般車輛入侵列車動態包絡線而發生車禍,於地面軌道兩旁繪製白色虛線,好讓駕駛清楚彼此之間的安全距離。
 39
 
《月台走道設計》
在這個路段空間更窄了,於是中央僅剩輕軌列車通行道路,而兩旁人行道便當作簡易月台使用。
 40
 
《混合道路型態》
    這邊的設計可以說將輕軌的靈活運用到極致,中央可供輕軌列車或速度相當的腳踏車通行,因列車車速慢行人若在左右無來車時亦可穿越。微挑高的人行道基本上就當作是月台來使用,連遮雨棚之類的站體也一併省去只留下站牌。其中相片中右側的人行道還與單向通行道混合使用,車輛就這樣開過去,一般乘客就在麥當勞前等候,等列車到時在穿過車道上車,這時就換車子在一旁等候,大家似乎對這樣的交通方式不怎麼排斥,列車、車子、行人這三種動態要素似乎都很有規律的遵循某種潛規則在運作著。
 41
 
《停車線》
    或許會疑惑既然沒有月台範圍,輕軌列車又是那麼長,駕駛司機怎麼知道車子要開到哪個位置停呢?很簡單的做法就是劃一條線,沒錯!不用什麼自動停車的複雜號誌系統,司機開到那條白線停下來就對了!這讓我想起了JR東海的田中先生講過一句名言:Simple is the best.
42 
 
《步行者天堂》
    或許輕軌的設計很適合鬧區街道,它可以縮小道路使用空間,將大部分的空間挪給行人使用,並且提供行人做中短距離的移動。有時逛街逛到一半突然想回去某一家店或者逛完想快速走回起點時輕軌是一個不錯的交通工具,歐洲不少人群眾多的鬧區都會規劃輕軌路線,提供一處步行者天堂的地方。不過晚上六點多離開Linz鬧區要找到一家可以吃的餐廳可就不怎麼好運了,走了老半天餐廳都是關閉的只剩下超市,後來沿路走回飯店的方向才找到一家漢堡王可以充飢,當天晚上一份套餐約5.99歐元。
 43

<雜感>總覺得一天下來著實獲益匪淺,讓自己感受到為何輕軌在歐洲會這麼有魅力,正因為它不需要破壞,不用去開鑿挖路、裝設一堆複雜道旁設備、不用佔據旁邊的古老建物或者移除老樹等有歷史地位的東西。它的特色就是融合,因地制宜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交通型態都可以在輕軌系統之中用最簡單的方式靈活的運用出來。台灣政府若要真正認識輕軌的魅力,或許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吧!而不是單純只是把它當作捷運的次級品去看待這麼簡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