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秘境
有些地方只有在特定季節才能欣賞到特別的美景,錯過了就只能再等隔年。還有些地方就算季節選對了但也不一定能一探究境,這些地方被稱之為秘境,在南化水庫上游有一處被稱之為大地谷的神祕地方就是這一類,以前似乎很少人知道此處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此處一年只有
2~4月水庫枯水期地表乾燥後才能進入,第二是當地流傳著過去悲慘的故事,所以多半被視為禁忌之地。隨著網路發達許多秘境也被人逐漸揭開,讓自己可以有機會深入探訪,此處也在探訪後不到一週水庫管理單位因安全考量已經將該處永久封閉了,留下自己最後的紀錄當作回憶吧!
~YS~2014.Spring
《乾涸大地》
站在枯水期的水庫底,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之前的風災夾帶山區的大量泥土所沉澱下來的高度幾乎與水庫的高水線相差沒幾十公尺,換句話說一次風災就足以重創水庫的使用壽命,而這些砂石也是導致夏季豐水期水庫無法大量蓄水的最大元兇。
~Nikon D800E, f/11, ISO100, –0.3EV,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小池潭》
隨著潭水的乾枯速度不同,綠草一環環的圍繞著池潭,形成一條條綠色的優美曲線。雖然多處土壤表面看似乾燥,但小池潭或溪流旁的泥土仍有如沼澤般鬆軟,不識的遊客常常易陷入泥沼之中,在現場留有許多深陷的腳印便可得知。
~Nikon D800E, f/11, ISO100,
–0.3EV,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引人入勝》
狹小的入口不容易發現,遵循前人的腳印才找到此處,沙頁岩層狀的紋路一直往峽谷深處延伸!
~Nikon D800E, f/14, ISO100,
–0.3EV,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月弧峽谷》
整個峽谷微微的向右畫出一個弧度,壯闊到令人屏息,不知經歷幾百年的水流侵蝕才能造就如今的美景!
~Nikon D800E, f/2.8, ISO400,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遺世之境》
峽谷空間可容納百人沒問題,但評估該處頁岩地質鬆軟,現場落岩、落石散落一地可見美麗的地方還是存在著極大的危險,這也難怪多年來並沒有被開發成觀光地的原因。
~Nikon D800E, f/2.8, ISO100,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層層堆疊》
岩石就像是疊疊樂一樣一層一層的,仰望著岩壁的曲線紋理讓人有種暈眩的錯覺!
~Nikon D800E, f/11, ISO100,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大地秘境》
清晨的陽光在峽谷間不斷的漫射著,岩層紋理被照耀出不同顏色,探訪這神秘的秘境似乎就像印第安那瓊斯探歷險境一般驚奇!
~Nikon D800E, f/11, ISO400,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曲線天》
雖然整個峽谷不到400公尺,但由於峽谷所形成的弧度太過優美了,在不同角度拍攝下都是美景,光在這攝影就可以耗二、三小時的時間了!
~Nikon D800E, f/13, ISO400, 三腳,
3/5上午, 南化大地谷~
《堆柴》
堆積如山的木柴將被供作燃料煉製黑糖,人們將清晨採收回來的白甘蔗壓榨成汁,在鍋爐內用火不斷的燒煮並加入石灰調整酸鹼值,待糖漿夠濃稠後便倒出,在不斷的翻攪冷卻後便成為黑糖!
~Nikon D800E, f/2.8, ISO100, 三腳,
3/5中午, 南化黑糖農莊~
《綠茵之川》
~Nikon D800E, f/16, ISO100,
+0.7EV, 三腳, 4/7中午, 屏東東港五房子大排~
《創意郵筒》
~Nikon D800E, f/4.5,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靜待》
~Nikon D800E, f/5.6,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結繩》
~Nikon D800E, f/5.6,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立春新綠》
~Nikon D800E, f/4.5,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捎來步道~
《初春蟬鳴》
~Nikon D800E, f/4.5,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捎來步道~
《芒刺在背》
~Nikon D800E, f/4.5,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春意》
~Nikon D800E, f/4.5,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綻放紅顏》
~Nikon D800E, f/4.5,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心手相印》
~Nikon D800E, f/4.5,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綠意盎然》
~Nikon D800E, f/4, ISO400, 手持, 4/15午後,
台中谷關~
《股鱗蜓蜥》
在里龍山區算是第二常見的動物,查出學名是叫Sphenomorphus
Indicus,屬於石龍子科,體背部為褐色,身體兩側邊由吻部經眼延伸至尾基附近有一深色的縱帶,身體腹面惟白色或微黃,後腿內側股部鱗片排列規則,幼體之尾巴末端長帶有紅色。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喜於稍潮濕之樹林邊緣或較稀疏的樹林底層活動,尾巴極易自割。
~Nikon D80, f/4.5, ISO200, 手持, 4/30上午,
屏東里龍山~
《板根》
林間豐厚的水氣使樹根更加發達茁壯!
~Nikon D80, f/4.5, ISO800, 手持, 4/30中午, 屏東里龍山~
《台灣紅星天牛》
走在回程的路上一隻紅色的天牛在綠葉上休息,你很難不發覺牠的存在。紅星天牛又稱為甲仙紅星天牛,為台灣特有亞種,體長24-40mm,頭部黑色,前胸背板橙紅色,前後左右共有4枚黑斑,翅鞘橙紅色,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500~2300M的山區,棲息闊葉林或針葉葉林的混合林中,以樹汁嫩葉為食,數量不多。活動緩慢,遇到騷擾會散發一種人蔘氣味!
~Nikon D80, f/4.5, ISO800, –0.7EV,
手持, 4/30中午,
屏東里龍山~
《方格銀腹蛛》
又稱之為端斑銀腹蛛,腹部有美麗的色彩斑蚊。
~Nikon D80, f/4.5, ISO800, –0.3EV,
手持, 4/30中午,
屏東里龍山~
《斯文豪氏攀蜥》
攀木蜥蜴算是最常見的動物,又稱之為台灣龍蜥,是臺灣所有攀蜥當中體型最大的,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公尺以下。為樹棲性生物,日行性,白天常在森林邊緣空曠處活動,在大樹樹幹上常能見到其蹤跡。領域性強,雄蜥遇驚擾時會張口威嚇,同時喉部會擴張,喉部白斑也會更加顯著,並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姿勢,多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4~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其餘時間進行冬眠。
~Nikon D80, f/4.5, ISO800, –0.3EV,
手持, 4/30中午,
屏東里龍山~
<雜感>假日偶而到戶外走走,讓身體活動活動之外,也可以順便多認識大自然,里龍山算是我見過生態最豐富的山區之一,自然的教材太多了而且都是免費的,動物也不太怕人,問題就在於自己要不要親身去體驗而已。